隨著對PC構建的大力推廣,裝配式結構構建工廠化預制日益增多,減少了現場的臟亂差環境污染和施工速度慢的情況。使混凝土的發展進一步提升。但同時也給生產技術帶來一定的難度。因為所有的混凝土構建的生產基本都在廠房內預制和生產,對于混凝土的模板周轉,養護周期,甚至混凝土的強度發展都帶來一定的難度。如何解決生產和技術的矛盾和難點,略談一二。
對于工廠化生產的構建,生產上盡量做到流水施工,不窩工。但是由于模板的數量限制,養護池的限制,可能需要更快的周轉才能做到不窩工。這就給技術帶來了難度,要求混凝土早強性能必須好,才能滿足生產的需求。如何提升混凝土的早強性能?一般解決辦法有兩點,一是攪拌站采取一定的技術手段和管理手段,另外一方面是通過早強型外加劑進行調整。方法一是從混凝土的強度發展具備的條件進行解決,采用高溫蒸養,提升早期強度,這里面一定要嚴格把控升溫的速度和溫度值。具筆者了解,會有一些構建廠由于安裝沒有考慮技術的要求,把溫度感應器安裝在蒸養的正上方,由于距離過近造成升溫數值-偏大,溫度偏高,實際的蒸養池的溫度遠遠達不到控制要求。同時還存在蒸養池底部無水現象。造成蒸養的濕度達不到要求,混凝土因缺水而強度不再正常生長。這都是我們要考慮的實際生產中影響混凝土發展的因素。如果養護條件達到要求可以采用略微降低水膠比來提升早期強度也是解決的辦法,但不能因生產養護條件不足,大幅度降低水膠比給混凝土控制和施工帶來一定的麻煩。第二種方法是通過外加劑合成手段和復配手段進行提升混凝土的強度。外加劑合成手段主要通過改變聚羧酸分子主鏈長度,官能團品種和數量等提升與水泥的吸附性能而提升早期強度,這種手段效果為,但是因為市場早強型功能單體數量少,生產成本高,下游攪拌站構件廠不太容易接受。通常采用復配手段解決的比較多一些,但是復配小料品種和數量會對混凝土的后期強度有很大影響,甚至會產生倒縮現象。
所以說蒸養混凝土強度發展必須要從合成,復配,配比設計,施工管理同時入手,共同解決,優選性價比比較高的方案來彌補工廠化預制的種種限制缺陷。